光华思想力
光华思想力
《研究简报》第264期 “中美科技脱钩”系列报告(一): 21世纪科技领域的中美关系

韩鹏飞

 

本期观点概览

l 全面准确地考察科技领域的中美关系,需要区分科技领域脱钩依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报告中的科技脱钩,针对的是不同科技体系之间由于技术标准不同造成的技术发展范式互不兼容。这一科技脱钩的概念,和一国的科技实力并无必然的关系。与之相对的,科技依赖这一概念则与一国的科技实力息息相关:一国的科技实力越弱,则其对外国技术的依赖程度越高。有鉴于此,本报告针对科技领域脱钩依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分别构建了两个不同的测度。

l 21世纪中美两国的科技脱钩依赖程度,经历了不同的变动态势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中美两国的脱钩测度总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说明自我国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科技体系逐渐与发达国家接轨,中美两国科技体系发展的大势是走向相互融合。而我国对美国的科技依赖程度,则经历了倒U型(亦即先上升降)的变动态势,其转折点为全球经济大衰退的终结产生这一倒U型变动态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华跨国公司和我国企业之间的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

l 中美科技脱钩和依赖程度,在不同技术领域内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在成熟技术领域(如内燃机技术),我国与美国的脱钩程度较低,同时我国对美国的科技依赖程度也较高;在新兴技术领域(如无人机技术),我国与美国的脱钩程度较高,同时我国对美国的科技依赖程度则较低。在高新技术领域内,近年来中美科技脱钩的程度在加剧,而我国对美国的科技依赖程度在降低,特别是在有些技术领域(如无人机技术)我国实现了对美国的反向卡脖子(亦即该领域美国对我国的科技依赖程度,已经超过了我国对美国的科技依赖程度)。

l 考虑到中美科技脱钩和依赖程度在不同技术领域内的异质性,我国的产业政策应针对不同技术领域量体裁衣,而非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应根据新兴技术领域和成熟技术领域的特性加以区别。

 

作为中美科技脱钩系列报告的第一个模块,本报告第一节梳理了21世纪创新领域国际格局的重大变革,第二节阐释如何构建关于中美科技脱钩的测度体系,第三节基于这一测度体系探讨了21世纪科技领域的中美关系,第四节探究了中美脱钩在不同技术领域内的异质性,第五节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一、21世纪创新领域国际格局的变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领域的国际格局经历着深刻和剧烈的变革。一方面,美国仍然维持着世界头号创新强国的地位,然而其领先优势正逐步被削弱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由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发展模式的转型,我国迅速崛起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大国。这一变动态势,集中体现于中美两国在研究与开发(R&D)投入领域的此消彼长。

1刻画了中美两国在创新领域国际影响力的此消彼长,该图中纵轴为中美两国在全球研究与开发(R&D)投入中的份额。如图1所示,2000年美国占全球研发的份额高达36.4%,而我国所占份额仅为4.5%。然而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研发投入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速,这一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研发投入的增速;随着研发投入的激增,我国占全球研发的份额已攀升至23.3%,而美国的份额则衰减为25.6% 。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2%左右的水平,这一数值已经达到了欧盟成员国的平均水平。

从全球研发投入的增量来看,我国贡献了全球研发增长的1/3之多。相较而言,美国欧盟贡献了全球研发增长的1/3左右,日本韩国贡献了全球研发增长的10%左右。

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结束了美国对该地位长达110年的垄断;2013年,我国成为货物贸易领域的全球第一贸易大国;2014年,我国成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全球最大经济体;2019年,我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雄踞全球榜首,从而实现了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1 中美两国在全球研究与开发(R&D)投入中的份额


我国的技术进步受益于加入WTO以来我国科研体系与发达国家的接轨与知识溢出。相较于货物或者服务的跨国流动,知识具有更大的跨国流动性。在21世纪全球化的洪流之中,互联网协议、硬件设计和制造、软件开发和部署以及IT服务和标准,无不在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体系中发展。然而近年来,全球科技体系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迹象。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美国对华的经济制裁和技术封锁愈演愈烈,中美两国的科技体系之间有分道扬镳的迹象,亦即当前广为热议的中美脱钩。面对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学(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加以制裁的严峻挑战,我国亟需对中美科技脱钩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有鉴于此,我们将中美两国的专利数据加以联通,从而构建出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脱钩程度的实证测度。


二、构建中美科技脱钩的测度

类似于学术论文,不同专利之间也会相互引用,而专利的引证信息被大量地运用于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知识溢出。为精准地度量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脱钩程度,我们将中美两国的专利数据加以联通通过对中美两国专利的相互引证倾向进行正交分解,来构建对中美科技脱钩程度的测度。

具体而言,为全面准确地刻画科技领域的中美关系,我们首先需要区分科技领域“脱钩”和“依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报告中的科技“脱钩”,针对的是不同科技体系之间、由于技术标准不同造成的技术发展范式互不兼容。举例来说,我国民用电压220伏,而美国则是110伏。这一科技“脱钩”的概念,和一国的科技实力并无必然的关系。与之相对的,科技“依赖” 这一概念则与一国的科技实力息息相关:一国的科技实力越弱,则其对外国技术的依赖程度越高。有鉴于此,我们针对科技领域“脱钩”和“依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分别构建了两个不同的测度。

构建这一科技领域“脱钩”和“依赖”测度体系的核心思想,可以通过下述图2加以诠释。该图中的坐标轴是本国专利引用外国专利,相对于本国专利引用本国专利的倾向。具体而言,图2的纵轴是中国专利引用美国专利,相对于中国专利引用中国专利的引证倾向2的横轴则是美国专利引用中国专利,相对于美国专利引用美国专利的引证倾向。在中美两国的科技体系“完全脱钩极端情况下,两国的技术演进轨迹相互独立,两国的专利之间互不引用,这一完全脱钩的状况对应2中的坐标原点(0, 0)。在中美两国完全一体化”极端情况下,本国专利引用外国专利的倾向,等同于本国专利引用本国专利的倾向,这对应图2中的坐标点 I (1, 1)



如需获取完整简报,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